【信息時間: 2020-12-14 11:38 閱讀次數: 信息來源: 蘇州高新區(虎丘區)宣傳部】 【打印】 【關閉】 |
12月12日,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到高新區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許昆林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利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形成聯動格局、強化綜合施策,精心策劃打造蘇州“運河十景”,讓大運河文化真正活起來、火起來。市領導黃愛軍、洪宗明、俞杏楠、金潔、蔣來清、王飏,市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參加調研。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虎丘區委書記方文浜,區領導朱奚紅、周曉春、施國華等陪同調研。 許昆林乘船抵達蘇州高新區滸墅關,一路察看沿途風貌。千年古鎮滸墅關因大運河而繁盛,許昆林走進“滸墅八景”代表地之一的文昌閣,詳細了解滸墅關的悠久歷史和下一步建設運河文化小鎮等情況。他指出,要扎實做好古跡保護、修復等工作,重現昔日鈔關盛景,打造一幅古韻十足的現代版“運河繁華圖”;要加大老舊廠房搬遷力度,采取有效舉措盡快改變兩岸面貌。 在調研中,許昆林強調,蘇州是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節點城市,要突出文脈傳承,大力抓好運河文化發掘、遺產保護等工作,精心打造40公里蘇州核心段,持續打響“江南文化”品牌,促進文旅產業加快發展。各地各部門要樹立系統思維和整體觀念,壓實責任、逐段施策,統籌推進保護、傳承、利用等各項工作。要通過綜合整治切實提升運河兩岸風貌,推進碼頭標準化、專業化改造,推動沿岸工廠建設成為“花園式工廠”,在有條件的區域實現健身步道連通。要積極推進大運河蘇州段航道航運提標升級工程,統一提升防洪標準。要加強水上交通管理,分級分類制定推行統一的船舶標準,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要加強水環境治理,做好清淤工作,推進大運河蘇州流域整治,進一步提升水質。 大運河高新區段全長20.5公里,流經通安鎮、滸墅關經開區、楓橋街道、獅山橫塘街道,兩側岸線總長27.9公里。蘇州高新區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省、市決策部署,主動作為,寫好保護、傳承、利用的運河文化大文章,全力打造高品位文化長廊、高效益經濟走廊、高顏值生態綠廊。 在打造高品位文化長廊方面,杭大運河高新區段沿線文化底蘊深厚,現存三里亭、十里亭、文昌閣等歷史文化遺產,以及滸墅關蠶種場、滸墅關老電影院、女子蠶業學校(西陵堂、綠葉樓)、天遠堂等多處值得保留修繕、利用開發的古建筑,且仍有大量值得深入挖掘的文化遺產。高新區開展專題研討、實地調研,著力從各個渠道搜集整理運河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存等資料,并將其融入規劃建設,通過修復歷史文化遺存,集中展現運河沿線歷史文化內涵。 在打造高效益經濟走廊方面,高新區加快推進蘇州“運河十景”之一的滸墅關運河文化小鎮建設,項目總投資約164億元。將以“蘇州大運河人文會客廳、長三角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國際運河文化旅游目的地”為項目定位,著力建成全國大運河文化保護與傳承樣板區。目前,滸墅關運河文化小鎮首期項目蠶里街區已成功建成。項目位于京杭大運河東岸,占地面積15畝,建筑面積8500平方米,包括5棟民國時期保留建筑和4棟新建建筑。截至目前蠶里街區的招商工作已完成,項目將引入精品酒店、文化書院、蠶桑文化館、非遺技藝工作室等多元業態,預計明年開街。 在打造高顏值生態綠廊方面,高新區將建設具有蘇州人文特色和現代生活品質的“黃金水岸空間”。大運河高新區段堤防加固暨運河風光帶建設項目,計劃堤防加固27.6公里、沿線景觀綠化改造80.9萬平方米。目前,馬運河以北至相城界段的沿線堤防加固和景觀綠化工程已完成。 下一步,蘇州高新區將通過“規劃引領、分段實施、串珠成鏈、產業帶動”原則,延續大運河歷史文脈,強化運河的生態、文化、旅游、運動、商業、休閑功能,促進文化驅動、產城整合和高端要素集聚,全力將大運河文化帶高新區段打造成為新一輪發展的新興增長帶和地標性文化“符號”。(云彬)
圖為許昆林正在高新區專題調研大運河文化帶和水環境建設工作。王亭川\攝 |